“App和小程序成为隐私刺客”这个说法,形象地指出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应用在过度收集、不当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,就像“刺客”一样,在用户不知不觉中窃取或滥用隐私数据。

为什么说app小程序成隐私刺客了呢

为什么App和小程序被认为是“隐私刺客”?

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过度索取权限:

许多App和小程序在用户安装或首次使用时,会要求获取与自身核心功能不相关的权限。例如,一个手电筒App可能要求访问你的通讯录和麦克风,一个购物App可能要求获取你的地理位置信息、通话记录甚至相册。用户为了使用App,往往会选择同意所有权限,导致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。

隐私政策不透明、难以理解:

很多App和小程序的隐私政策冗长、专业术语多,普通用户难以理解其中条款。有些隐私政策甚至隐藏在层层菜单之下,或以“默认勾选”的方式让用户“被同意”。这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同意了App收集其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为,剥夺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
强制、频繁弹窗索权:

部分App会通过强制性弹窗、频繁请求权限等方式,干扰用户正常使用,迫使用户同意授权。如果你不同意,它可能就无法使用,或者部分功能受限。

后台静默收集信息:

即使App在用户未主动使用时,也可能在后台偷偷收集用户数据,例如地理位置、设备信息等,并上传到服务器。用户对此往往毫无察觉。

信息共享与滥用风险:

App或小程序收集的用户数据,可能被出售给第三方广告商、数据分析公司,或用于精准营销。一旦这些数据被滥用或泄露,可能导致用户接到大量骚扰电话、短信,甚至面临电信诈骗等风险,严重的还会被“人肉搜索”或“开盒”。

难以撤销授权和注销账号:

一些App或小程序即使提供了撤销授权或注销账号的功能,也往往设置复杂的流程,让用户难以操作,从而变相阻止用户管理或删除自己的数据。

与核心业务不符的信息收集:

有些小程序会收集与自身业务功能完全无关的敏感信息。比如,一个健身类小程序可能要求获得用户的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,而其核心功能只是观看视频或打卡。这种不合理的权限索取也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。

如何保护个人隐私,防范“隐私刺客”?

面对这些问题,用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隐私:

仔细阅读隐私政策: 尽管繁琐,但尽量在安装和使用App前,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,了解App将收集哪些信息、如何使用和共享。

按需授权权限: 在App请求权限时,只授予其完成核心功能所必需的权限。例如,一个阅读App通常不需要获取你的地理位置或麦克风权限。

定期检查App权限: 进入手机的设置,定期查看已安装App的权限列表,关闭不必要的权限。

谨慎填写个人信息: 在使用App或小程序时,对于非必要填写的个人信息,尽量不提供。

选择官方渠道下载: 尽量从官方应用商店(如App Store、Google Play)或官方网站下载App,避免从不明来源下载,以防安装到恶意软件。

关注官方通报: 留意政府部门(如工信部、网信办)发布的关于App侵犯用户权益的通报,及时卸载问题App。

使用虚拟号码/小号: 在注册一些不常用的App时,可以考虑使用虚拟号码或专门的小号,减少真实手机号泄露的风险。

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App: 手机系统和App的更新通常会包含安全补丁,有助于修复已知的隐私漏洞。

通过提高警惕和采取适当的措施,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,避免成为“隐私刺客”的受害者。你认为目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来加强隐私保护呢?

  • 评论列表 (0)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