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外卖选择不进行完全自营,而是采用平台模式,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考量:
1. 业务模式的本质决定
平台模式的核心优势: 美团外卖的本质是一个连接用户、商家和骑手的平台。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商家收取的技术服务费(佣金)和履约服务费(配送费)。在这种模式下,美团无需承担商品的采购、库存、门店运营等重资产成本,而是通过高效整合社会资源(商家和骑手),提供信息匹配和履约服务。
轻资产运营: 相比自营模式,平台模式更加“轻资产”。如果美团要自营外卖,意味着它需要开设自己的餐厅、雇佣厨师、管理食材供应链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等,这会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复杂的重资产投入,与其目前的平台定位不符。
2. 市场广度和品类丰富性
海量商家覆盖: 餐饮行业高度分散,商家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。美团通过平台模式,能够快速汇聚数百万家餐饮商户,为用户提供极其丰富的选择。如果自营,美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如此多的餐饮品类和地域。
满足多元需求: 用户对外卖的需求是多元化的,从快餐到正餐,从地方特色到国际美食。平台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,而自营则难以做到。
3. 规避竞争与合作共赢
“不与商家竞争”的承诺: 美团曾明确表示“坚决不下场做自营,坚决不和商家产生竞争”。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承诺,旨在打消商家的顾虑,鼓励他们积极入驻平台。如果美团开始自营,无疑会直接成为平台上商家的竞争对手,损害平台的生态健康。
构建健康生态系统: 美团希望与商家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,通过提供数字化支持、流量扶持、营销工具等服务,帮助商家提升效率和营收,从而共同发展壮大整个外卖市场。
4. 成本与盈利模式考量
成本结构: 平台模式的主要成本在于骑手成本、技术研发、市场推广和中后台运营。随着订单量的增长,中后台成本的边际递减效应明显,有助于平台实现规模经济。而自营模式则需要承担高昂的货品成本、房租成本、人力成本等,盈利模式更加依赖单量和客单价,风险也更大。
效率与边际收益: 平台通过大数据和算法进行订单匹配和运力调度,实现了高效率的资源配置。自营模式在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上面临更多挑战。
值得注意的例外和补充:
尽管美团外卖主体业务不自营,但在一些特定领域,美团也在进行探索:
“卫星店”模式: 美团与一些连锁餐饮品牌合作,探索“品牌卫星店”,美团提供数字化支持,商家入驻,降低房租和装修成本,这仍然是平台协助商家的一种模式,而非美团自营餐饮。
“浣熊食堂”: 美团近期推出了“浣熊食堂”模式,类似一个集中的大型外卖厨房或美食广场,美团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,餐饮商家入驻其中,且仅做外卖不做堂食。这更像是提供“共享厨房”或“外卖基地”服务,本质上仍是赋能商家,而非直接经营餐饮。
自营零售业务: 需要注意的是,美团在零售领域有部分自营业务,例如美团买菜、小象超市等,这些属于即时零售范畴,与餐饮外卖的模式有所不同。
综上所述,美团外卖不自营餐饮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平台定位、轻资产运营策略、市场覆盖能力以及与商家合作共赢的生态理念。
评论列表 (0)